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前言:该文受益于《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》,江艇老师的这篇文章引起学界的轰动,强调经济学界不应舍本逐末,因果关系才是实证模型要探求之“本”,一字一句皆为因果关系服务。
一、文献精华
part 1:两种作用/效应
区分渠道作用和机制作用
作用渠道:中介作用
作用机制:调节效应
part 2:中介效应
逐步回归法(即三步法)在经济学的适用性
低统计功效
- 处理变量和中介变量高度相关
- 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都可能存在测量误差
估计偏误
- 中介变量的外生性无法保证
- 中介变量的测量误差倾向于高估回归系数
- 中介变量与结果变量互为因果
中介效应为何在经济学经验研究中很少见
- 找到合适的情景研究D(自变量)对Y的因果关系已属不易,研究中介效应更是困难
- 部分中介情形下,实际上暴露出研究者对D究竟如何影响Y,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清楚的
中介效应的分析
- 借鉴逐步法:第一步Y——>D,第二部M——>D。第二步中(M——>D)不过分强调论证力度,而只做某种试探性证据
- 文献通常做法:Y——>D,再寻找一个新控制变量X,并且D仍然显著,得出D与Y的因果关系
中介效应的操作建议
- 停止使用逐步法检验,更不需要估计间接效应大小及统计显著性。把研究重心聚焦于如何提升D对Y的因果关系的识别可信度
- 根据经济学理论,提出一个/几个能反映D对Y作用渠道的中介变量M,M对Y的影响应是直接而显然的,采取第一条中同样的方法识别D对M的因果关系
- 尽量避免提出与Y的因果关系不明显、因果链条过长/明显受Y反向影响的中介变量
- 绝大多数时候,做好前两条即可,若考察D对Y的效应在多大程度上被M这一作用渠道所捕捉,可尝试在Y对D的回归中控制M,但须先弄清楚这种考察对理解D对Y的因果关系有何帮助
part 3:调节效应
调节效应与异质性的关系
- 两者是一回事
- 为何做异质性,并不是为做而做,因果效应的异质性更重要。为因果效应的可信度服务,而非八股本能
通过调节效应分析论证因果关系
- 强论证
- 弱论证
- 作为因果识别第二种基本策略的调节效应分析
- 处理内生性的主要思路:寻找合适的控制变量和控制策略,即寻找导致内生性的原因,然后正式的刻画、测量和控制它
- 调节效应分析提供另一种处理内生性的思路:即尝试挖掘因果模型的新的可验证含义—处理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丰富的相关性
- 若这种相关性是其他因果“故事”所不能解释的,那么即便此时内生性仍存在,但至少证明所研究的因果关系是存在的,否则,这种更丰富的相关性不会出现
- 调节效应前应先有理论分析
调节效应的操作建议
- 存在问题
- 大多数文章未能把调节效应分析/机制检验,提高到强化因果关系论证的高度
- 很多文章同时包含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,此时异质性分析的目的并不明确,只是为做而做,而为进一步分析异质性出现的原因,更谈不上异质性如何服务于因果识别,甚至出现结果的理论解释互相冲突,无法自洽
- 一些调节变量存在明显的内生性
- 使用同一变量既作为调节变量又作为中介变量,理论上存在可能性,但实际中很难分清
- 很多文章采用分组回归方式报告异质性分析结果,但未对其进行正式的统计检验
- 操作建议
- 将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检验视为因果识别的重要手段
- 详细阐述调节变量与调节效应的理论依据
- 直观地展示调节效应,讨论其数值大小在经济上的重要性
- 若以处理效应的异质性本身作为研究目的,明确说明该异质性的经济意义
- 提高统计规范性,对异质性进行正式的统计检验
- 严格区分作用机制和作用渠道
二、视频资源
三、参考文章
-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
-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
- 中介效应分析、方法和模型发展
- Author:We_eternity
- URL:https://eternityall.com/article/11e78446-b38b-8048-af41-d2b9d8719bdb
- Copyright: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,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, adopt BY-NC-SA agreement.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!